概要:对于医院来说,患者的身体各项指标仍然是医生紧密注目的,因为这些指标有可能随时都面对着大起大落的变化,而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化很有可能被医生忽视而导致不必要的死伤,特别是在是在夜晚这样的损失可能会更大。为此,笔者设计一套远程无线诊断系统,并分别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展开了分析。经测试,该系统具备灵敏度低、传输距离远的特点,同时还具备误报率和误诊率低等特点。 0章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自己身体健康更加推崇,到医院就医的病人也更加多,而每位患者的基本生理特征(比如心率、脉搏、血压等)是医生们注目的焦点,这些小的生理特征没做到定或者处置不及时不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死伤。
忽略,辨别精确并且处置及时的话,将不会大大减少损失,甚至不会挽回生命。目前大部分医院收集病人的基本生理特征主要有两种方式:对于普通病人,间隔一段时间(一般是数小时或一天左右)到病人跟前展开测量;对于类似的重症病人,有专人24h展开监测。第1种方式很更容易因为医生的疏失或较好的责任心造成检测不做到或不及时,同时更为严重的隐患是,患者生理特征的变异医生往往无法检测到,而这些变异最有可能包括了最重要的疾病信息,是临床的关键点,一旦遗漏,其后果可想而知;而第2种方式虽说可以大大的减少漏诊,但却十分费时费力,导致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浪费。 鉴于以上缺点,笔者明确提出一种远程诊断系统,其仅次于的优势在于,只要监测系统初始化在病人身上,就不会时时刻刻展开监测,并且监测结果不会自动上传给监控中心,确实构建了在无人值班的情况下需要及时测量。
当患者的某项指标微克时,系统需要发出报警警告医生并记录下此刻的出现异常信息。另外,该系统使用无线通讯,在用于上带给了很大的便捷,不用受限于患者的方位或姿势影响。
1远程诊断系统模块设计 1.1系统设计功能市场需求 该系统的设计目的旨在解决问题病人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也能自动将病情请示给医生,既保证了病人的病情获得及时发现和化疗,也中止了医生24h看管的困难,即使医生不出病房也能随时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 为了超过上述拒绝,系统必需具备如下几点功能。 1)自动血压检测:血压监测仪不应能时刻被绑在患者体表展开血压的监测; 2)信号发送到:血压监测仪应当间隔一段时间将所测出的血压值通过射频方式发送到医院检测中心; 3)信号的拒绝接受:监测中心接到血压监测仪发送到过来的血压值后,必须存储一起并绘制出有血压曲线图; 4)报警:当血压出现异常时血压监测仪需要发出报警音警告患者,同时检测中心末端也必须发出报警提醒,告诉医生有异常情况必须应急处置。 1.2模块设计思想 检测端的功能就是在患者身上配戴智能血压检测仪,它以STC89C52居多触单元,以微压力方式测量血压,NRF24L01作为2.4G射频发送到模块,并且以蜂鸣器作为报警设备。
该系统以间隔1s的速度发送到所检测的血压值,当血压远超过长时间范围的时候,蜂鸣器就不会发出报警。 控制中心端的功能主要就是拒绝接受各个检测末端发送到过来的数据,它也是以STC89C52作为主控单元,以NRF24L01作为2。4G射频拒绝接受模块,该模块上具有1个RS232模块与电脑连接,2.4G接到的数据就通过该模块发送到电脑,电脑软件不会对数据展开处置并绘制成曲线。
某种程度,当血压远超过长时间范围的时候,电脑不会发出报警。 2系统的硬件设计功能解释 2.1血压测试仪 本系统使用的血压计是接触式血压计,这种血压计一般使用微压力方式,将测量模块放到患者的手臂或手腕上,随着手臂上的皮肤因为脉搏的跳动而回来跳动,同时断裂传感器,传感器在这种断裂的起到下转换成高低不一的电信号,电信号经过缩放、滤波等处置输入给AD芯片,转换成数字信号后传授给单片机运算和处置,AD芯片使用ADC0832串行数据输入,其中第2脚AOUT相接的就是血压计输入的电压信号,CS,CLK和DO分别收到单片机的3个IO口上,如图1右图。 2.2无线射频方案 当前市面上的无线射频方案较为多,但成熟期的方案主要有315M,433M和2.4G等等,它们各有特色,并有各自的应用领域.三者当中,315M的频率较为较低,通讯速率就比较慢,但是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小,传输距离较近,穿墙能力也最弱;忽略,2.4G的频率较为低,通讯速率也就适当的迅速,但是传输过程中的损耗较为大,传输距离较为较短,大自然穿墙能力也较为很弱.同时,由于现在普及的WIFI和蓝牙等技术也使用2.4G方案,所以2.4G的环境比较复杂,很更容易受到通讯的阻碍.综合上述的分析,要求使用433M射频,既顾及了速率,也顾及了距离. 设计中的433M芯片使用SI4432模块,它是由Silicon公司在09年发售的ISM频段无线发送芯片,具备体积小巧、功耗低等特点,其工作频段可在240-960MHz,仅次于输出功率可超过+20DBm,图2是该芯片接线图。
本文来源:华体会体育-www.gsgsport.com